2018年3月首日,雨后的淄川,空气清爽。
离城区不足5公里的昆仑镇苏王村一普通的仓库内,于荣宙又一次完成了对苏王舞龙队的一次“检阅”,以应对两天后到来的淄川区元宵节扮玩活动。
作为这项活动的必备节目,于荣宙和他的舞龙队已经多次参演。
苏王舞龙的“玩头儿” 于荣宙
然而,即便如此,每次“大战”前,紧张的排练已是必然,这是“玩头儿”于荣宙的一贯作风。
“玩头儿”是现任淄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文化馆副馆长的徐明给类似于荣宙这类人的称呼。
按照徐明的观点,身为“玩头儿”有两大特征,一是具备淄川民俗文化的内核;二是对故土有着深深的眷恋。
在徐看来,内核是特质,决定以苏王舞龙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档次,而诸如于荣宙此类的“玩头儿”对故乡、对故土的眷恋则决定着这一类型文化能否延续。
“如果没有于荣宙,苏王舞龙很有可能就像寨里的花棍一样,慢慢归于沉寂……”这是徐明的判断。
不过,上述的判断并未被验证,至少在3月1日当天,呈现在凤凰网山东视野中的苏王舞龙依旧气势磅礴。
于荣宙指挥排练
伴随着于荣宙的哨子声,两个50多米的巨龙在舞龙队员的跑、跳、跃、翻中,翻滚、跳跃……
尽管我们注意到,其中的一个龙头出于载重的考虑,已做改良,但其精气神以及其内核并未改变。而另外一条巨龙,虽然龙身已经趋向“现代”,但其闪闪发光的龙头认为于荣宙亲手所做。
“实事求是的地,如今我们的龙,与老辈舞龙人手中的龙相比,其重量不同日而语,但无论是旋律还是舞动的气势,我们一直代代传承,直至今日……”他说。
苏王舞龙
于荣宙坦言,过去这么多年,他曾经想过远离故土,放弃舞龙,毕竟,快节奏的生活常令人无所适从,而舞龙相对于其他民俗活动而言,从组织到排练,难度系数又相对较高。
然而,“离不开的故乡,离不开的苏王舞龙”一直让他心甘情愿地为此“牵绊”。
为舞龙配合的锣鼓队
有人说,故乡的记忆有很多,但最为深刻是永远是吃了什么,玩了什么,前者如母亲的饭菜,另一个对于于荣宙而言,则是苏王的舞龙。
在仍在坚持的于荣宙看来,尽管包括他们的龙已经改良,世事不停被改变,但苏王舞龙的内核一直未变,而与此同时,以他为代表的淄川“玩头儿们”,其对故土眷恋依旧。
正在排练的村民
而正是它们的内核未变,他们的眷恋依旧,那么漂泊在外、内心深处“季节澄清,四季分明”的游子,在诸如春节这样的时刻,拥有了“去得了的远方”和“回得去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