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匠至心·传承人对话”:2018传统工艺振兴走进设计主题沙龙顺利举行

来源: 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 发布时间:2018-03-19 08:43:33

2018年3月16日下午,由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杭州市拱墅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承办的“大匠至心·传承人对话”系列活动第三场——“走进设计:设计转化与传承发展”主题沙龙在定安路126号西湖创意谷2号楼“东方国设计馆”举行。由中国美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会长吴海燕老师担任本次沙龙当家人,特邀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副主任曾辉担任对话主持,并邀请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赵罡,杭绣传承人、中国工美大师陈水琴,杭州机绣传承人、中国工美大师王文瑛,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秘书长李佳,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郭艺,以及来自杭州及各地的文创企业及产品推广平台负责人等10余位嘉宾出席。

本次沙龙聚焦“设计转化与传承发展”主题,围绕“传承活化”(进行思想的开放与统一)、“设计转化”(根据消费洞察进行非遗现代设计转化探讨)、“案例分享”(实践的项目案例剖析与解读)以及“协同创新”(传统活化与现代设计转化的融合模式)等议题展开研讨与互动。

1.jpg
与会人员参观“东方国设计馆”

会前,众位专家及与会人员参观了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会长吴海燕老师的工作室“东方国设计馆”,吴院长亲自带领并细致讲解馆内展陈艺术品。展品包括诸多从传统非遗中活化而来的,采用多项设计转化而形成的服装、文化纪念品和纺织用品等,融合现代设计与纹样元素,气质高雅、造型时尚,集复古与时尚于一体,不落窠臼。彰显了设计的魅力。

2.jpg
东方国艺术馆

随后,“设计转化与传承发展”主题沙龙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曾辉作为沙龙对话主持,首先提出疑问:传统非遗如何真正走进现代生活?能否符合当代及未来的美学要求?随后,他通过简要梳理中国百年艺术设计发展历程,就“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一旨进行了概述。

3.jpg

吴海燕院长强调传统活化及设计转化概念,她通过PPT系统阐释“东方设计学”的理论构建。吴院长还从“传统、保护、修复、研究、传承、继承、活化、创新观念、生活需求、系统规划、转化设计、心思造图、科学造物、时尚生活”等层面,对路径每一步骤进行深入探讨与解析,认为真正要让非遗活化,设计师的关键是要有全球观,要深入了解“时尚”的内涵。众专家、设计师们都畅谈了关于非遗活化与设计的看法,分享了各自领域内的成功案例。

4.jpg
吴海燕老师发言

陈岸瑛主任从哲学美学的角度将传统工艺(物质生活)分为“技艺”与“道”两个层面,表明目前传统工艺活化的方式首先是从功能着眼,鲜少涉及“寓意重组”的层面。他结合自身经历及相关案例,主张创新方式,活化传统寓意系统,建立美学信仰。

赵罡院长指出,国人对于物体的依附性较差,并由此产生思考:实物载体非遗项目如何走进设计,非实物载体非遗项目如何与现代设计接轨。赵院长提倡:应关注非遗隐形内涵,强调文化价值、文化精神及文化美学。

杭绣省级传承人、中国工美大师陈水琴对当下浮躁世风表示担忧,认为应传承匠心精神,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继承,进而创新、时尚,做到“技艺精准”、“文化精准”、“美学精准”,并表达与相关院校的合作意向。

杭州机绣省级传承人、中国工美大师王文瑛结合自身经历描述了机绣艰难的生存现状,表示政府应加大对非遗项目的扶持力度,推进文化人才专项政策实施,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5.jpg
李佳老师发言

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秘书长李佳从非遗人才的阶段性发展问题、传统门店革新和新场景消费、产业性要素转化三个层面切入,就“设计转化与传承发展及其可持续性”进行专题探讨,旨在从生态观、系统观的角度推动非遗落地传承发展。

最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郭艺对沙龙进行小结。她指出,工具变化及工业伦理造成非遗项目的濒危状态,应挖掘项目濒危性并完善其生态性保护。同时,应明确活化与转化的差异性,倡导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社会主导、政府参与。

6.jpg

本次沙龙在保留非遗传统文化精髓及传统工艺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又增加现代设计转化思路,致力于促进非遗传承人与设计师对非遗的传统活化与设计创新的思想交流、碰撞,为优秀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完善其生产性保护,为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增添了得力的一笔。

关键词: 浙江省 非遗 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