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井茶乡到艺术小镇,画外桐坞经历了什么?

来源:山东省旅游规划院 发布时间:2018-07-20 16:40:24

朝涉外桐坞,暂与世人疏,

村庄佳景色,画茶闲情抒。

——李白

外桐坞——名于诗中,游在画外

1.jpg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不只有西湖,还有外桐坞。

外桐坞村位于西湖区的转塘街道,地理位置极好。东面面山,南与唐家桥相邻,西与里桐坞相对,北与大清村接壤,绕城高速穿村而过。这里是西湖龙井茶的主要产地之一,素有“万担茶乡”之称。

2.jpg

在明朝宗宪或孝宗年间,仇氏先辈不知什么原因从宁波搬迁至新凉亭又转移至转塘街道外桐坞村,因为这里桐树茂盛,所以取名"外桐坞"。仇氏先辈看此地山清水秀,地域广阔,利于开垦耕种,甚是欢喜,便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开始安居乐业。

3.jpg

千年之前,狂傲不羁的唐代诗人李白也到此处游历,不禁对外桐坞美丽风光挥毫泼墨留下诗作“朝涉外桐坞,暂与世人疏,村庄佳景色,画茶闲情抒。”

4.jpg

建国以后,外桐坞村也一直以种植茶叶为主,朱德元帅当年下乡考察时,曾4次在村中驻足,鼓励村民种植茶叶。

5.jpg

如今的外桐坞村村域面积达130公顷、山林84公顷、茶地18.8公顷,162户人家,常住人口582人左右。村民人均收入5万元,听说房屋每年租金10万元,茶叶卖10万元是每户人家的保底收入。

6.jpg

外桐坞从2007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到2017年已经将近500万元之间,当然不能只靠卖茶叶致富了,这其中还有别的故事。

7.jpg

茶村蝶变

外桐坞村自从1984年正式成立以来,村庄发展一直 以传统茶叶农业为主要的经济支柱。基本上保持了一种状态:辛辛苦苦把茶种,年年都是这个数,茶农心酸谁能懂,只盼来年好收入。

8.jpg

直到1986年被政府列为“西湖龙井”茶保护基地后,外桐坞经济效益才略有增长。除此之外,它依然与周边的普通茶村一样,宁静而古老。

因为村落是自然成形,所以没有做任何规划,村庄甚至是破破烂烂的颓败气息。

9.jpg

2004年到2007年,外桐坞与艺术结缘的机会到了眼前,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在距离外桐坞10分钟车程的地方建设。

村里开始有很多人来写生,甚至还租了村民的房子。村领导看此情景干脆心一横,让诸如五金、板材加工的企业打包回家,开始一门心思打造“艺术村落”。

10.jpg

2007年以后,艺术村落迎接了第一次升级,政府财政的“风情小镇”资金投入外桐坞。那可是欢天喜地的大事,村中建筑风格统一整改为白墙黛瓦的江南式民居,以前的工厂和一些民居成为了文艺的艺术工作室。吸引了40多位艺术家入驻,都是中国美院教授、老师的工作室,连一些名家巨匠也都来凑了热闹。

11.jpg

外桐坞经此一役成为官方认可的特色旅游与艺术产业结合的完美小镇。并且在2011年被评为“画外桐坞风情小镇”。

12.jpg

而外桐坞村并未止步于此,村领导的目标远在星辰和大海。为了提升艺术村落内涵建设,领导们博览群书、翻阅全网、踏遍山河,经过研究终于决定了发展方向,法国巴黎郊区的小镇枫丹白露就是以艺术闻名遐迩于世界,外桐坞的未来就应该是一个中国版的“枫丹白露”。

13.jpg

为实现这个目标,外桐坞村自是不会浪费美院这个邻居的特长,村领导委托中国美院对外桐坞进行全面策划、规划和设计,甚至邀请意大利设计团队参与其中。计划形成以“农家石榴村+历史文化村+艺术创意村”为表现形式的农家休闲娱乐区、居民生活休闲区、石榴采摘体验区、茶园观光区、茶艺体验区和艺术文化区为主的6大功能片区。

14.jpg

艺术家作为最有个性的群体,当然会进行自己独特的创作,大多数人给普通民居的外立面进行改造,当然设计结果也要求同存异。他们结合传统村村落中的乡土植物景观营造以及陷入材料废物利用构建景观小品等处理手法,营造了内庭院独立、房外小桥流水的整体风貌。

15.jpg

除了艺术家入驻改造的房屋外,还有日见美术馆、山地茶叶展示中心、枫丹墨韵咖啡厅、紫藤花饭店、中青年旅社等各种功能的建筑,满足了村民日常生活、艺术者工作需求的同时也使游客休闲旅游得到更好的体验。

16.jpg

经过这一番专业的改造之后,不但给外桐坞村的村民带来了经济上可观的收益,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外桐坞村整体环境的艺术气质。

17.jpg

2014年,外桐坞成为国家“3A”级景区,成功改变了自己的茶村命运,也成为了特色小镇的最初原型之一。

关键词: 龙井 艺术 外桐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