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也怕巷子深!人民日报发文指出传承非遗要这么干!

来源: 工艺中国 发布时间:2018-08-27 09:10:39

8月20日,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发布了一篇题为《酒香也怕巷子深 数字化传播让非遗更“潮”》的文章。文中指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命题早已转变为“酒香也怕巷子深”。传承非遗既需要保护传统技艺,更需要拓宽传播渠道

1.jpg

人民日报指出,目前入选我国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遗已达10万项,其中国家级的有1372项。庞大数字的背后,既说明了我国非遗文化宝库的绚丽多姿,也暴露了当前我国非遗传保护与传承事业的任重道远。

2.jpg

当下中国非遗产业,不仅在技艺传承上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更在文化传播上面临“无人问津”的窘境。在人民日报看来,非遗传播的缺位,也严重制约了非遗传承。特别是在当下,非遗传承的主体发生了巨变,使得非遗传播的渠道和方式也必须“随机应变”。

3.jpg

在传统环境下,非遗传承的模式以“师徒相授”为主,传承非遗技艺的主体是非遗传承人的子侄辈、朋友之子或本地人家的子女。非遗传播也基本依赖于乡邻间的口口相传,具有极强的区域排他性。

4.jpg

而在当下,非遗传承的主体变成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年轻群体,他们并非自幼就对非遗技艺耳濡目染,所以对非遗是既觉得神奇又感到陌生。因此,如何找到这批对非遗感兴趣的年轻群体并让更多地年轻群体了解和接触非遗,就变成了非遗传承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5.jpg

当此之时,非遗传播对非遗传承的影响就变得至关重要。在互联网时代,非遗传播已然从以前口口相传、地域限制的“酒香不怕巷子深”时代转变为如今网络化、数字化的“酒香也怕巷子深”时代。

6.jpg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到6月30日,中国网民人数已达到8.02亿其中20-40岁之间的青年网民占比接近60%。由此可见,网络必将成为非遗传播的主要阵地,网络传播必将成为非遗传播的首要方式

7.jpg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指出:目前,传统媒体只占据整个社会传播份额的20%,其传播力和影响力日渐式微。做好非遗传播必须要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资源,通过“借力”的方式来实现非遗传播内容的话题性、互动性和社交性。

8.jpg

同时范周院长也指出,我国目前的非遗传播仍处在初级阶段。大多数的非遗传承人都是刚接触网络新媒体不久,对网络传播的认知仍是“一片空白”。但毋庸置疑的是,网络传播必将成为非遗传播的大势所趋,非遗传承人应当充分发挥“借力”的作用,请专业人做专业事。

9.jpg

对于非遗传承该如何发挥非遗传播的作用,人民日报也给出了答案:第一,运用数字化技术活态展现传统非遗,为年轻群体制造身临其境的视听盛宴;第二,运用互联网平台搭建互动窗口,让年轻群体更多的参与和触摸非遗;第三,运用创新型内容制造传播话题,使年轻群体自发的传播和转发非遗文化。

10.jpg

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只有敢于展示的非遗,才能赢得受众的回眸;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只有敢于呐喊的非遗,才能听见时代的回音;在这个“高度市场化”的时代,只有敢于创新的非遗,才能收获市场的回报!

关键词: 人民日报 非遗 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