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世沧桑,育大美传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贻谟家族的陶艺春秋

来源:中国刻瓷艺术网 发布时间:2018-11-26 15:05:59

淄博陶琉名家辈出,但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只有八人。这八位大师如同淄博陶琉皇冠上的明珠,熠熠生辉,陈贻谟正是其中一位。

1.jpg

陈贻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淄博陶瓷造型代表性人物之一。

陶土一生——陈贻谟

心灵雕琢塑,

汗水拌泥土,

小品皆爱慕,

谁知陶工苦。

  ——陈贻谟

1933年,陈贻谟出生于博山一个著名的陶瓷世家,这个家族陶瓷技艺世代相传,传到他已是第三代:祖父陈希龄于清代光绪年间任职山东省劝业道博山陶瓷工艺传习所,是宋代名瓷茶叶末釉——鳝鱼黄釉的恢复者和鳝鱼青釉的开创者。父亲陈怀慈是新中国山东省陶瓷行业第一位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工艺美术师称号的著名陶瓷艺人,长于器皿、动物雕塑创作。12岁那年,父亲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陶艺,自此,陈贻谟开始了他的陶艺人生。

2.jpg

3.jpg

上世纪50年代,陈贻谟进入陶瓷厂工作,25岁时,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工艺美术研究班进修,在那里他得到了院长蕾圭元和“泥人张”的第三代传人张景祜言传身教。家学渊源加上名师指点,使得陈贻谟的陶艺水平飞速提升,一步一步的成为原博山陶瓷厂实验室主任、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实验室主任、艺术总监。先后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历任全国陶瓷创新评委会终审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于2005年获评 “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陈贻谟是一位有突出艺术成就的陶瓷艺术家,在艺术上表现出了极强的创造力和开拓意识。其创作思路开阔,题材多样,从人物、动物、日用器皿到现代陶艺,门类齐全,风格简雅,作品大气浑厚,形神兼备。

4.jpg

5.jpg

“人这一辈子,活着要给后人留下点东西,才没白活。”这是陈大师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说到做到,一生的陶艺生涯,为世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浮雕龙盘》被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定为国家一级工艺美术珍品;《世纪杯》《衡》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贾思勰》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他设计制作的《竹节盖杯》,由周恩来总理赠送索马里国家元首;上世纪80年代,他主持设计及制作了35周年国庆中南海国家礼宾用瓷《紫光瓷》;1990年,他恢复研制龙山文化黑陶艺术,撰写的四篇文章分别发表于《中国工艺美术》等专业杂志;1999年,他主持设计并制作了共和国50周年大庆——钓鱼台国宾馆国宴用瓷《中华龙》,几百件作品先后在美国、日本、泰国等十多个国家和香港地区展出,并多次到日本、泰国等地进行交流,受到国际陶瓷艺术界的关注。

绵绵瓜瓞——陈氏传人

7.jpg

“薪火相继,几世坚守”,陶艺已融入到陈贻谟这个家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他们难以割舍的情结,父传子、子传孙,到如今已传承五世。

8.jpg

陈玲范(陈贻谟之女),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陈玲范,陈贻谟之女,是陈氏陶艺的第四代传人,她自幼师从父亲学习陶瓷雕塑、造型装饰等技艺。1981年至今一直在山东硅元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从事陶瓷设计工作,至今已有三十多个年头。参与了1999年参与设计和制作,为中南海紫光阁用瓷以及国庆50周年国宴设计与制作国家用瓷。先后有80多件套作品在省级以上展评中获奖,十几项产品申请实用新型设计专利。

9.jpg

10.jpg

11.jpg

杨希文(陈贻谟之婿),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

杨希文,1986年毕业于山东轻工美术学校陶瓷美术专业,后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贻谟先生为师。二十多年来在陶瓷艺术之路上辛勤探索,作品多次在省市和全国评比中获奖。2005年创办杨希文青瓷艺术中心,主要从事鲁青瓷的艺术创作和研究,对鲁青瓷技艺的钻研有独到的心得。在专业技术上,擅长陶瓷雕塑、日用瓷设计,作品风格多样,既有传统文化根基也包含现代文化理念,广泛吸取各种艺术形式之精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陶瓷艺术语言,其青瓷作品被淄博中国陶瓷馆、英国珍宝博物馆等收藏。

12.jpg

13.jpg

14.jpg

陈坤(陈贻谟之孙),陈氏陶艺第五代传人,山东省青年陶瓷艺术家

2008年开始,陈坤进入山东硅元陈贻谟工作室进行陶艺和日用陶瓷创作,期间多件作品在全国及省级评比中获奖。陈坤立志于在日用陶瓷创作和雕塑创作中,打破原有形式,引入新的结构和创作方式,借鉴西方工业设计的构成方法,让传统的陶瓷文化更加贴近当代人的生活,焕发出新的活力。

15.jpg

16.jpg

关键词: 传承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陈贻谟 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