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瓷,也被称为瓷器上的丹青,它是一项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身,融笔、墨、色、刀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艺术。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一君刻瓷作品
刻瓷的起源说法不一,早在秦汉时便有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
从魏晋开始,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玩赏瓷器之余,很想把咏诗题文的墨迹留存于其上,以便永久保存,于是当时的艺人便在施釉前的瓷坯上,用直刀单线刻出诗文书画的轮廓,这便形成了原始的刻瓷,
而刻瓷真正成为独立的艺术,是在明末清初。光绪二十八年,清廷农工商部工艺局学堂设有镌瓷科,自此名家辈出,刻瓷的技艺得以发扬到京津乃至山东和上海等地。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阎先公刻瓷作品
刻瓷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人物、山水、花鸟,凡是笔墨描绘之物,无一不可诉诸釉面瓷器之上,充分展示了传统瓷雕的艺术魅力。
刻瓷时,需要用锤子轻轻敲击刻刀、錾子等,使其在釉面上轻轻移动,形成理想中的画面。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丁邦海刻瓷作品
而根据后期是否需要上色,刻瓷还有彩雕和釉雕之分。彩雕是雕琢之后需细细上色,形成中国水墨画的意韵;釉雕则无需上色,完全凭借光影明暗的对比,凸显画面的立体感,相对于彩雕而言釉雕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