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玉雕中的象外之象
黄玉贤从艺二十余年,从福建到石家庄,到杭州,到苏州;从寿山石到翡翠,到和田玉;从摆件到小摆手玩;从写实到写意,到虚实结合,丰富的从艺经历使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雕刻本领,更明了造型艺术的相通性。他集百家之所长,南北融合,自成一派,建构着白玉雕刻的象外之境,乐此不疲。
虚虚实实 以有限为无限的艺术空间
黄玉贤技法娴熟,思路开阔,题材广泛,富文化内涵。他博览群书,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从众多古籍中吸取营养。他认为,玉雕匠人最需要的不仅仅是手上的雕工,还有内在的文化素养。观其作,往往兼具形式与文化的双重审美。在其众多题材中,仿古纹饰、画面细节或概括、或夸张、或变形,繁简疏密、虚实动静、结构动态起伏变化,丰富多彩,一切都完美地融合其中。一件《汉风》,带着观者徜徉汉文化长廊;一件龙题材把件,虚实相生,腾龙威武,尽管形象有限,而视觉和想象空间却被无限放大。
在他看来,在玉料有限的空间之上,若想创造无限的意境,就需要化繁为简,在写实的基础之上融入写意风格。这就需要匠人具备全面的雕刻技法,从结构与外形两方面入手,虚虚实实之中营造出一个更具感染力、能让观赏者产生更多联想的空间。因此在表现手法上,他一方面传承了福建地区雕刻艺术的精髓,擅用各类薄意雕法,构图与布局神似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注重意境和气韵;另一方面,他又兼具北派玉雕的大气与浑圆厚重,以及江南玉雕的精细与柔美;此外,他还从炭笔素描、雕塑等现代艺术领域吸取精华,将各类不同的艺术形式运用于和田玉雕刻之上,集大成而创新风。
象外之象 直抵玉雕艺术的灵魂深处
“象外之象”是禅宗“言不尽意,意在言外”的思维延伸,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种观点。就玉雕而言,即指以玉雕作品的具象营造出给人以联想而浮现出来的内心之象。二十余载与玉石为伴,黄玉贤与玉石产生了深厚的情感,每一次创作都是一种交流和共鸣。他认为技艺是“形”,“道”才是玉雕真正的灵魂与境界,一件好的玉雕作品不仅和创作者互动,更可以和观赏者进行互动,观赏者从认识,再到对作品进行审美,最终达到情感共鸣。因此,他的玉雕作品独具魅力,总能掀起观者内心的情感波澜。此即黄玉贤所营造的“象外之象”。
此外,他的其他题材作品同样具有无限之“象”:佛像开脸工艺精湛,端庄慈悲,祥和肃穆;山水作品则结合了中国水墨画风格,阴阳雕法兼备,书画和立体雕刻功底尽展。传统韵味的融入,令作品传递出浓浓的古典优雅之“象”。
黄玉贤在娴熟的刀工之下发挥创作思维,以浓厚的个人风格不断营造着玉雕作品的“象外之象”。他说:“玉雕作品不仅仅是供人观赏的,更体现创作者的一种心境,并将这种“心境”传递给欣赏者。所以,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需要对玉石怀有足够多的诚心与诚意!”
人物简介
黄玉贤,男,汉族,1977 年5 月出生,籍贯福建漳州,大专学历,现居苏州从事和田玉雕刻。国家一级/高级技师,浙江省玉石雕刻大师。现为浙江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理事。1993 年毕业于成都新都美院,1997 年师从郭功森从事寿山石雕刻,1999 年从事翡翠雕刻,2005 年创立横江宝石雕刻厂,2009 年成立苏州姑苏伴石玉雕工作室。创作以传统题材为主,善于以宽大的块面和细致的重点体现玉质质感。擅用现代流线手法,虚实相生,粗犷阳刚而极致细腻,力求表现作品的造型及内容,臻于完美和谐。
主要艺术成就
《司马光破缸救友》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八仙过海》《年年有余》获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银奖,《青花鹅如意》《汉风》获优秀作品奖|《观音山》获中国玉石雕刻“陆子冈杯”铜奖|《钟馗嫁妹》获中国·上海玉(石)雕刻 “神工奖”铜奖|《夏韵》获浙江省“杭州湾杯”玉石雕刻精品展银奖|《对碗》获浙江省“良渚杯”玉石雕刻精品展金奖,《青花鹅如意》《安居乐业》获银奖,《玉骨清香》《汉风》获铜奖,《龙凤呈祥》获最佳创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