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石伯乐”的“刻”意人生
应建新被称为“婺石伯乐”,因为开创了金华黄蜡石雕刻门类,并带动了金华黄蜡石的市场热潮,“婺石伯乐”之称,实至名归!
一次最美的“邂逅”
作为金华黄蜡石雕刻的先驱人物,应建新从事黄蜡石雕刻20 余年,更早之前却是翡翠雕刻名师,走过新疆,游过云南。作为金华当地人,他被冥冥中的一股力量引导着走向了黄蜡石。20世纪90 年代,他和往常一样在婺江边散步,看到挖沙船附近有许多被雨水冲刷过的黄色卵石,雕刻师的本能令他一下子就察觉出这种黄石头润滑细腻,色彩丰富多变,是雕刻的好石材。人与石就此邂逅,金华黄蜡石的故事就此拉开帷幕。
因为当地没有黄蜡石雕刻可以借鉴,应建新全凭自学,独自摸索,“那时候也不知道怎么雕,就自己在那里胡乱尝试。”即便如此,他依然乐此不疲,经常去婺江边挑选石料。后来忙于雕刻没有时间,便教沙场工人和附近村民捡石头。捡石头的越来越多,玩石头的也越来越多,金华黄蜡石产业开始起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金华黄蜡石产业已形成集原石采捡、雕刻、交易、收藏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谁也没有想到,婺江边一个爱石人与一块黄蜡石的邂逅,竟能带来如此巨大的改变城市的能量!
一抹俏色见神奇
虽非师出名门,但应建新凭着自身的刻苦钻研,硬是将黄蜡石雕刻做到了出类拔萃。他最喜欢也最擅长的便是俏色巧雕,利用石头本身的色泽变化将个人的创意发挥到极致。2006 年的作品《代代和谐》利用原石黄黑两色雕刻成了一只精巧无比的牛皮包,拉链、缝线栩栩如生,里面藏着一雄一雌两只小猫咪。六年之后这件作品一举荣获“2012 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铜奖,以高达28 万元的价格卖出,而当时买进这块石料只花了150 元。
俏色的利用和创意的表达,是应建新一贯的艺术追求。他认为每个雕刻师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雕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他喜欢按自己的思路做稀奇古怪的东西,所以他一直努力将俏色工艺做到极致,将个人创意发挥到极限。《搬不走的童年记忆》《荷叶童子》等作品,雕功精湛自不用说,也都充满了一种生活的趣味,有着浓浓的应氏风格。在20 余年的黄蜡石雕生涯中,他始终没有放弃新的尝试和突破,即便带着不被市场接受的风险。
打造金华“新名片”
从接触黄蜡石的那一刻起,应建新就希望它能成为金华的又一张“金名片”。在他的带动下,金华黄蜡石市场最火爆的时候,附近有整个村都在捡石头,城里有整条街都在卖石头,更吸引、成长了一批黄蜡石雕刻名师,让本无雕刻传统的金华地区一时人才济济,蔚为大观。
他也一直在摸索有着金华地缘文化的雕刻创作。“应氏佛手”便是其中之一。这些黄蜡石佛手刀法简练,细节逼真,小巧玲珑,若非尺寸差别,几可以假乱真。金华黄蜡石的声名,也就随着这一个个玲珑可爱的佛手远播四方。他还想把金华的历史文化融入到黄蜡石中,比如创作黄大仙、黄宾虹、艾青等历史名人的系列故事,陈列于博物馆,让黄蜡石文化和金华地域文化完美融合交相辉映,让更多的人知道金华黄蜡石,了解金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他还心心念念着培养一批新人,将金华地区的雕刻技艺永远传承下去。“金华地区的雕刻基础比较薄弱,不能光靠我们几个大师。我们也是会老的,等我们老了之后呢?所以一定要培养新的人才。”“要让他们哪里有好的师傅就去哪里学,学回来的技术永远留在金华!”
美石一如名马,金华黄蜡石若不是被有心之人发现并施以雕琢,这有着“翡翠般硬度、田黄般色泽、和田玉般温润”的绝色美石或将继续沉默。应建新珍惜天命,率性而为,锲而不舍,将家乡的石头变成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一种极致之美,是为“伯乐”。
人物简介:
应建新,男,汉族,1963 年11 月出生,籍贯浙江金华,从事黄蜡石雕刻。浙江省玉石雕刻大师。现为浙江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理事。早年从事翡翠雕刻,1995 年自学黄蜡石雕刻,是最早一批发掘金华黄蜡石独特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雕刻师,雕刻手法独特,眼光独到,在金华黄蜡石收藏界享有盛誉。
主要艺术成就
《鸿运当头》获2016 年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银奖|《高瞻远瞩》《蝶恋》分获第十三届、第十六届中国( 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钟馗》《金华佛手》获第十五届金奖|《田园诗》获“非遗薪传——浙江石雕精品展”金奖|《螳螂捕蝉》《一鸣惊人》《弥勒》分获第三届、第五届、第六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花仙子》获第四届特等奖|《其乐融融》《佛道一家》获浙江省“良渚杯”玉石雕刻精品展金奖,《赤壁怀古》获银奖|《洞房花烛夜》获中国玉·石雕刻艺术“百花奖”银奖|《母子情深》获中国( 杭州) 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咏春》《玄机》分获中国玉石雕刻“陆子冈杯”金奖、银奖|《悟》获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 东阳) “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观音》《搬不走的童年记忆》分获第二届、第三届“神雕杯”金华市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金奖|《包猫乐》获中国( 义乌) 文化产品交易会工艺美术奖。